6月汽油三连涨,全国车主加满50升92号汽油需多花22元,其560元/吨的涨幅达年内峰值。正当人们为7月15日首次下调稍松口气时,新一轮油价调整却在搁浅边缘“卡壳”了——截至7月22日第五个工作日,原油变化率仅-0.33%,预估下调10元/吨,距离50元/吨的调价红线差着40元。国际油价在67美元关口反复拉锯,让7月29日的调价方向充满变数,加油站计价器上的数字悬在了“变与不变”的十字路口。
国内油价搁浅的临界博弈
本轮调价周期过半,原油变化率在-0.33%到-0.55%间窄幅波动,汽柴油预估降幅从20元/吨缩至10元/吨。这种“雷声小雨点更小”的态势让油价调整彻底卡在政策红线前——按规定,波动不足50元/吨不触发调价机制。金联创分析师毕明欣点破关键:后期跌幅可能继续收窄,7月29日大概率迎来年内第三次搁浅。
搁浅背后是国际原油的多空拉锯战。北美夏季用油高峰助力消费,而欧盟对俄新制裁所引发的供应忧虑致使油价攀升。这种僵局像极了菜市场里买卖双方砍价僵持——卖家嚷着“夏天旅游车多肯定要涨价”,买家却嘀咕“增产那么多凭啥不降价”。
批发市场已闻风而动
与零售端的“静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汽油批发价早已演绎出先跌后涨的戏码。截至7月21日,92#汽油的批发均价达到7963元/吨,相较于月初而言,上涨了48元/吨。这波逆势上行源于双重推力:7月零售价“一涨一跌”净上调105元/吨的政策托底,叠加暑期自驾游与空调用油高峰带来的消费激增。
卓创资讯数据揭示季节性规律:高温多雨天气反成汽油需求“助燃剂”。山东某炼油厂销售经理算过账:“现在每天出库量比6月多12%,旅游大巴和空调小车是主力”。这种批发与零售的价格背离,好比进货价涨了的面馆还没敢涨碗面价,后厨成本压力确实实在在堆高了。
全国油价地图:海南破8,陕西“洼地”
7月22日全国加油站挂牌价呈现鲜明地域差。92号汽油版图上,海南以8.37元/升居全国之首,西藏8.14元/升紧随其后;陕西则成价格洼地,92号汽油7.15元/升,95号汽油仅7.55元/升。95号汽油在广东、广西逼近8元大关,广东98号汽油甚至高达9.89元/升,开豪车加满一箱油够买半辆自行车。
这种价差是由各省运输成本以及资源禀赋差异所导致的。例如贵州0号柴油卖到7.03元/升,比陕西贵0.23元,多出的成本够卡车司机多吃一碗面。而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因进口原油便利,92号汽油稳定在7.23元/升左右,比内陆湖南便宜近0.1元。
29日调价:一脚油门定方向
最后五个工作日成为调价的关键时期。若国际油价持续低于68美元/桶,变化率可能跌破-0.5%,触发年内第七跌;反之若站稳70美元,或逆转成涨。金联创警告:“当前已处周期后半段,搁浅概率超60%”。
普通车主和运输业者对“搁浅”心态迥异。货运司机王师傅指着计价器抱怨:“三连涨时柴油每升涨近5毛,现在跌20块吨价等于没动!”而加油站老板更担心下跌:“暑假本是旺季,再降价就白忙了”。这种矛盾像极了旱涝不同的农田——缺雨的盼水,涝了的求晴。
29日调价窗口迫近,原油在多空博弈中如跷跷板般摇摆。加油站员工擦拭着价格牌等待指令,货运司机盯着油表叹气,而OPEC+的增产计划与美国关税政策仍在隔空交手。这场“搁浅”让精打细算的车主继续掐着优惠日加油,却让批零倒挂的民营油站老板夜夜难眠——油价不变的日子里,有人省下了半包烟钱,有人亏掉了一整天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