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巨头京东的发展版图中,家装领域正逐渐成为一块备受瞩目的新战场。随着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收购四川生活家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案获批,刘强东在京东家装领域的布局再次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京东家装,究竟凭借何种实力入局,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京东在家装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并非一时兴起。早在 2011 年,京东家居家装品类就已正式推出,最初它只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平台。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京东开始不断探索在家装领域的更多可能性。2015 年,京东推出装修业务,涵盖施工、设计、安装、监理等多项服务,尽管当时实际开展业务的城市有限,但这是京东深入家装服务环节的重要尝试。2019 年的 “京东家装节”,标志着京东正式大规模进军家装市场,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打造 “京东家” 频道,到入股尚品宅配,再到自营装修业务上线,每一步都在逐步完善其在家装领域的业务体系。
京东在电商领域积累的强大资源与能力,为其在家装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其庞大的用户群体是一大显著优势,截至目前,京东用户已超过 2 亿,其中超 53.9% 为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这与互联网家装用户集中于高学历、购房装修需求强烈人群的特征高度匹配。依托京东平台,家装业务能够快速触达大量潜在客户。京东强大的物流体系也是其布局家装业务的有力支撑。虽然家居家装板块商品大件居多,对物流要求特殊,但京东通过发展 “服务帮”,为家具建材等大件商品提供一站式物流安装和后市场服务,目前已能做到 200 城市 500 城区免费送装,并计划未来覆盖全国,这大大提升了家装商品配送与安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了传统家装行业物流配送的痛点。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京东家装提出 “自营模式 + 开放平台商家甄选联盟” 双轮驱动模式。自营模式下,京东打造了多个自营品牌,如京东自营全屋定制、“京品门窗”、“京悦暖” 等,构建起覆盖硬装主材、定制服务、软装搭配的品牌矩阵。通过源头直连头部厂商,实现全品类源头控价,减少中间环节成本,让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得高品质产品。在开放平台商家甄选联盟方面,京东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商家产品与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在今年 618 期间,京东家装自营品牌新店开业就取得了亮眼成绩,北京双店开业 3 天接待超 1500 组客户,交定用户超 500 组,签单达成率 110%,在站外直播平台也迅速破圈,这充分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吸引力与可行性。
收购生活家家居集团,更是京东家装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步。生活家成立于 2010 年,是全国范围内大型连锁直营家装品牌,在全国拥有 127 个直营城市、2000 多名产业工人以及 300 多个定制化设计团队,尤其在旧房改造方面经验丰富,2024 年旧改订单占比达 63%。京东收购生活家,能够快速获得其成熟的整装模式、完备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广泛的线下服务网络。这有助于京东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实现线上线下全链路融合。未来消费者或许可通过京东平台进行线上咨询、设计选品和签约,由生活家当地团队提供上门量房、施工交付和售后服务,形成完整闭环体验。
然而,京东家装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家装行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变革难度较大。行业涉及多个品类,交付周期长,从消费者需求调研、设计方案制定、材料采购到施工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且标准化程度低,不同消费者对家装风格、质量、预算的要求千差万别,要实现统一、高效的服务难度极高。家装行业的诚信问题也一直饱受诟病,部分家装公司 “跑路”“暴雷” 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对家装企业信任度较低,京东家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重建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尽管京东在电商领域实力强劲,但在家装领域,阿里、贝壳等竞争对手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并形成竞争壁垒。阿里凭借电商平台优势以及在家居家装领域的长期布局,拥有大量商家资源与用户基础;贝壳则依托房产交易业务,在家装前置流量获取以及家装与房产的协同服务上具有独特优势。京东家装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突出差异化优势。
刘强东押注的京东家装,凭借京东在电商领域积累的资源、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战略收购举措,已在家装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实力与潜力。但要真正在这个复杂且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远发展,京东家装仍需克服诸多困难,持续优化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应对来自行业内部和外部竞争对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