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信息:俄罗斯突然对特朗普抛出“橄榄枝”,只要他来北京参加9月3日抗战胜利阅兵,普京愿与中国领导人一道与他见面。 与此同时,俄军与乌克兰无人机部队在莫斯科上空爆发激烈对抗,俄方宣称击落117架无人机,但乌方仍计划发动更大规模空袭。 这场“阅兵外交”能否成为俄乌停火的转折点?
7月20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抛出一枚“深水炸弹”:如果特朗普在9月3日现身北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俄方“不反对讨论元首会晤可能性”。 这番表态迅速引发全球震动,这是俄方首次明确将普京与特朗普的会晤与北京阅兵挂钩。
佩斯科夫强调,普京已确认出席9月1日至3日的阅兵活动,但美俄领导人是否碰面“取决于特朗普的选择”。 俄媒分析称,克宫此举既是向美国释放缓和信号,也是在试探中方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佩斯科夫特别提到会晤地点可能设在北京,称“第三方主场能减少双方压力”。这与2018年赫尔辛基会晤的“中立场地”逻辑如出一辙。
尽管俄方释放停火信号,俄乌战场却迎来新一轮高潮。 7月20日至21日夜间,乌克兰出动超过400架无人机袭击俄本土,其中30架突破防线飞抵莫斯科,导致伏努科沃、多莫杰多沃两大机场全天停飞。 俄国防部宣称击落117架无人机,但乌方公布的战场视频显示,至少20架无人机成功袭击了安格斯特雷姆半导体工厂,这是俄军关键电子元件供应商。
乌军第25空突旅发动了俄乌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空降行动,目标直指俄军后方补给线。与此同时,俄军在苏梅方向推进受阻,乌军反攻夺回金德拉季夫卡,并俘虏5名俄军士兵。 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中,俄军士兵哭喊着要求用被俘的亚速营士兵交换,暴露出前线士气危机。
7月14日,他公开警告普京:“若50天内(即9月3日前)不停火,美国将对俄加征100%关税。 ”但仅仅一周后,特朗普团队又放出“阅兵会晤”风声,被美媒解读为“用经济制裁逼俄让步,同时保留外交突破口”。
7月19日,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白宫,反对任何可能“损害美国荣誉”的外交接触。 美国国务院更私下警告:若特朗普与普京同框,可能引发“亲乌克兰议员集体弹劾”。 但特朗普显然不愿放弃“斡旋者”人设,其团队正秘密推进两项计划:能源交易铺路:推动美俄在北极LNG项目上合作,换取俄方停火承诺;人事替换施压:考虑支持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以“换人换协议”。
中国在此次外交试探中扮演关键角色。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月21日回应“普特会”传闻时仅表示“暂无信息”,但强调阅兵是“纪念历史、展望和平的重要场合”。 分析指出,中方可能通过阅兵安排释放三重信号:经济纽带:中俄近期签署的稀土换能源协议(俄方提供原料,中方加工)或成谈判筹码;安全背书:东风-41导弹方队亮相,暗示对俄军事支持底线,外交平衡:为美俄提供“非正式对话渠道”,避免直接冲突。
值得玩味的是,解放军报7月22日披露,阅兵将展示“新型无人机作战体系”,这被外界视为对乌军无人机战术的间接回应。
尽管各方释放接触信号,但俄乌停火面临三重障碍:领土死结:俄方坚持乌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归属,而泽连斯基7月20日重申“反攻夺回所有领土”;军援博弈:美国对乌军售额同比激增300%,德国刚批准50亿欧元“爱国者”导弹订单,俄方称“只要西方武器不停,停火就是谎言”;选举算计:特朗普若在9月促成协议,可宣称“百日新政”胜利;但若协议破裂,他又能将责任推给“普京背信”。
历史经验也给出警示: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因英国“战斗到底”言论破裂,2023年瓦格纳叛乱导致俄谈判立场强硬。 此次若美俄真在北京会晤,能否避开“雷声大雨点小”的循环,仍是未知数。
截至7月23日,特朗普尚未确认是否出席阅兵。 但若他成行,中俄阅兵现场或将出现戏剧性一幕:中方领导人居中,普京与特朗普分坐两侧,三方代表就能源、安全、贸易展开闭门磋商。 这种“非正式峰会”模式,或为僵持的俄乌冲突撕开一道口子。
无论如何,9月3日倒计时已启动。无论会晤是否举行,这场围绕北京阅兵的外交博弈,都已深刻影响全球战略格局,从黑海到北极,从基辅街头到华盛顿国会山,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