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紧张,最近几个月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美国媒体惊呼中国买家突然消失,能源市场一时风声鹤唳。中国这边却风轻云淡,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今年2月,美国新一届政府刚刚上台。没过几天,老套路又来了,贸易代表急着给中国商品加税。中国这边反应很快,关税一加,美国产品也变得不香了。
4月初,两边火药味更浓,惩罚性关税直接上调到34%。全球商品市场当天就跟着巨震,油价、煤价全都跳水。外界一度以为僵局无解,气氛跌到谷底。
5月,双方在日内瓦碰头。会后宣布美方加征的24%关税暂停90天,基础税率降到10%。表面看缓和了,其实暗流涌动。
美国能源出口到中国的路,眼看着被堵死。中国连续三个月零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创下五年新纪录。4月的原油进口量,也只有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美国本来是中国第五大LNG出口国,几个月时间就变成了“0”。原油出口也直接跌出前十。美国能源企业库存积压,急得团团转。
同一时间,加拿大油砂原油的出口量猛增。4月单月出口中国730万桶,成了新晋“主角”。新的能源走廊,直接打了特朗普政府的脸。
中国发改委的回应很淡定,说少了美国能源,供应一点都不慌。看数据,2025年美国原油进口只占中国总需求的1.74%。缺口还不如俄罗斯出口的六分之一。
LNG方面,美国今年对中国出口415万吨。虽然这个数不小,但卡塔尔能轻松填补,市场根本不慌。美国炼焦煤占比更低,连3%都不到。
中蒙铁路一通,蒙古焦煤运输成本降了75%。便宜又多,取代美国毫无悬念。中国的底气,表面看是多元化供应,本质上是战略安全。
国家能源安全工程,三道防线早就筑好。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每年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俄罗斯源源不断。地下储气库能顶北京用两年。
国内原油产量守住2亿吨红线,天然气连续八年增产。市场多元、储备充足、自产自足,这才是真正的底气。美国能源断供,对中国来说只是“顺水推舟”。
民营炼厂采购总监算得很明白。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比加拿大油砂贵15%,比伊拉克原油也贵8%。商人不会和钱过不去,谁便宜买谁。
特朗普当初想靠能源霸权压中国一头。没想到页岩油最先受伤,4300万桶原油堆在仓库里。仓储费、钢铁关税双重压力,油井管道成本飙升25%。
页岩油厂商产量被迫下调4%,利润大幅缩水。能源企业曾是特朗普的铁杆金主,如今对政治献金变得格外谨慎。农业州也开始发声,大豆协会主席公开喊话,担心市场归零。
关税带来通胀,美联储被迫加息。华尔街紧张,得州油井停工。特朗普的票仓,正在这场能源博弈中出现裂痕。
全球供应链也跟着洗牌。沙特、伊朗签了原油人民币结算协议,中东能源贸易28%改用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在中东年增200%,影响力越来越大。
美国对华禁运23类能源装备。结果中国主导的IEEE P2784智能电网标准,被东盟采纳。绿色能源领域,双方博弈更激烈。
美欧日拉联盟,想把中国踢出锂钴供应链。现实却很骨感,印尼镍矿60%经中国加工,刚果70%钴精炼靠中国技术。华为光伏逆变器全球市占率突破35%,比亚迪刀片电池专利覆盖120国。
5月日内瓦会谈结束后第七天,北京世界和平论坛上,刘建超部长公开发言。全球安全威胁回归,亚洲方式成了新思路。中国用太极思维应对美国的直线对抗。
中国对美国能源说“断舍离”,但谈判大门没关。乙烷出口管制风波,一个月内就戏剧性解封。美国油气被叫停,欧盟稀土却放行,西方阵营被分化。
中国参股加拿大油砂、巴西盐下油田、俄罗斯北极LNG项目。能源安全变成全球合作纽带。中国的定力,来自对大势的清醒认知。
厦门大学著名教授说得直白,中国新能源全球领跑,美国转型离不开中国。刘建超部长“亚洲方式”,在能源战场体现为理性和底线。合作不断,依赖不再,谈判有度,原则不让。
2025年,京张智能高铁时速350公里,穿越长城。海南文昌航天城接收量子卫星密钥。自主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应对变局的底气。
能源跨国流动,技术无国界。美国页岩油积压,中国新一代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达92%。未来能源秩序,终究属于创新者。
这场中美能源静默对抗,远没有结束。局势下一步怎么走,还要看全球博弈的风向。谁能把握主动,谁才是真正的赢家。